找到相关内容363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殊菩萨圣诞五台山普寿寺举行修文殊法供养活动

    遇尽吉祥  众生好愿皆如意  依止功德悉具足  法止恶事  永离三途煮烧苦  恒常亲近三宝尊  尽未来际无休止  南无佛,南无法,南无僧。(三说)...众生之处  所造种种罪业  如是业无量无边  今皆发露忏悔   弟子众等:  愿以大智慧力改过向善  以大行力、精进修善  未生令生起  已生今忏悔、更不敢再作  愿无始罪障今生清  愿无量...

    佚名

    |活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07504723739.html
  • 卫生了生差别论

    定也;照者,慧也。寂、照双行,定、慧均等。寂而常照,则落昏沈;照而常寂,则至散乱。若寂而无照,是为无记性,“如人将睡时,思善,之境界。”若照而无 寂,是为妄想性。古德云:“寂寂惺惺是,无记...深山,或大海岛,报尽还来,莫免轮回之苦。而了生之功用,但从回光反照下手,便得脱离乎根尘。佛教有言:先依静处端坐不动,不依形色,不依气息,不依念虑,善、都莫思量,但观父母未生以前,如何是我本来面目?心...

    圆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4554170.html
  • 心内潜藏着无量的种子

    要我们在“思善、,一念生”时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。为什么要一念生?因为一念产生之时,就已落入意识的范畴。而我们所要认识的智慧和真理,是超越意识的境界,是要通过无漏的智慧去证得。  我们开发...特别淡泊,有的人特别贪婪;有的人特别慈悲,有的人特别残忍;有的人特别谦和,有的人特别傲慢。  心灵环保就是从改变这些种子开始。在我们的内心,善和就像是交战的双方,而我们自己就是提供给养的那个人。我们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4869420.html
  • 随他去

    因此,过去的事,无论好坏、成败、荣辱与得失,皆应“随他去”。这就是《六祖坛经》中所讲的“思善、”的境界。同样,未来事尚未到来,想之无用。只有当下这一念,才是最真实的人生。因此只有珍惜和善用现有的...有些人却能劫后重生,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?而本老更是老当益壮,堕青云之志,以百岁高年,仍常年奔波于弘法利生、建寺办学、修桥补路、扶贫济困等利生事业之间,成为海内外人士同为敬仰的一代宗师。  是什么力量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174690.html
  • 宗喀巴大师的四力忏悔

    犯一样。 “虽然净治障的方法有很多,但如能具足以上所说的四力,则能事、理偏废,圆满一切对治。” 因此大师与诸弟子们,一开始闭关,就同依此四力门,励力忏悔业障,不敢懈怠。 (当时西藏有些修学佛法的人,由于误解经义,往往对于最根本的事忏不屑一顾,而专骛理忏,认为只要思善,或只念过去心可得、现在心可得、未来心可得,就可消除一切罪障。结果有许多人,一旦业果来临时,无不捶胸顿脚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2274996.html
  • 敏公上师:开悟了就什么都懂了吗?

    所以,这三个东西是前后是一个体系的,不能缺支。你缺了前面的,就得不到后头的。所以,我们有的人他就是出了家之后,就是第一个想闭关,要坐禅。怎么坐呢?两个腿一盘起来,眼睛收拢来,思善,,什么 都...下边。那么,都想做六祖。那么 ,你要问问自己,是不是六祖那个根机?六祖在以前,他是文字、观照都已经搞透了,现在,一下子能实证。那么,你以前有没有?那就问自己了。如果以前没有的话,那么你这一辈子又学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4676223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二)

    想夺回衣钵。有一位名为惠明的僧人首先追到六祖。六祖于是将衣钵放在石头上,惠明居然拿不动,只好改求六祖说法。六祖当下说:“思善、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!”惠明闻言大悟。   六祖明白指出,要发现自己的“本来面目”,须在善恶之时。“本来面目”不是善,也不是,它超越善恶,不能在善恶中被辨认。   这真是个奇怪的说法,难道一切宗教的目的,不是劝人为善去吗?善恶不分,又如何惩恶劝善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147128.html
  • 初唐以前禅宗开展的影响

    惠明听了,停了很久,六祖乃说:"思善,,正与么时(唐代口语,称这样做与么)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"惠明便在言下大悟。复问:"上来密语密意外,还更有意密旨否?。六祖说:"与汝说者,即非密也。...存在,不是落在空谈或狂妄自是上,才会与真正的禅有相近之处。  2.夫于"思善,"的问题  前面讲述六祖悟道的公案,已经说过惠明和尚在大庚岭头追到六祖经过,他后来声明是为道而来,为抢衣钵的问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4868116.html
  • 跋:转迷成觉的最后求证

    ’’就是各种修法,涵盖八万四千方便法门。通过:长久的努力就能扫除尘埃,从修法上就是指证悟“空性”,即思善执着妄想,无我无欲的境界。此时也就断除了所有烦恼,也即是“我空”,证得了登地菩萨或...实相”,就是真佛,也是佛法修行的极致。此时会出现“真空生万法”的境界,这一境界与以前一切景象有根本区别,是佛的境界。因为,真空动心是思善,自然发出最精密的分析力;执智、执悲、执能,自然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0263853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至于先天道教人受戒、行善,于世有益,惟见性之旨,与佛家见性之旨远别。以上辩论,是否?

    六祖与惠明说法,祖曰:“汝可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,吾为汝说。”明良久,祖曰:“思善,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”惠明言下大悟,复问曰:&...左右,乃令随众作务,六祖曰:“惠能启和尚,弟子自心常生智慧,离自性即是福田。”由此看来是证明他已经见佛性之第二方面也;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由此看来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585911057.html